关于滑雪机,你了解多少?
为吸引客流、打造品牌,以冰雪运动为代表的新兴体验业态,滑雪机正成为国内各大商场争相培育的“宠儿”。从事滑雪模拟器、旱雪、仿真冰等室内冰雪装备开发、制造、经营的商家,从中嗅到了商机。
2019年估计国内有近400台智能化室内滑雪机已进入到北京、上海、杭州等城市的购物中心和滑雪场馆,而且近两年是以四至五倍的数量在递增。
在冰雪运动开展较早、市场也更为成熟的欧美地区,诸如室内滑雪机、旱雪、仿真冰等滑雪设备和技术,更多地被应用于专业训练,或作为非雪季时的替代装备使用。而在中国,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日益临近,在“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”的号召下,这类器材装备更多出现在了新型购物中心、游乐园、运动综合体内。
自2015年中国从荷兰引进首台滑雪训练机以来,国内的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已加速对训练机、模拟器等相关技术产品研发,并在2017年前后有国产设备陆续投放市场。目前不少国产的滑雪训练机已采用自主核心技术研发与生产,虽然电控设备等重要部件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,但是在人性化、安全性能等方面的技术已具备一定的优势。这类设备、产品可真实模拟单双板、高山滑雪,具有不受季节、地域限制、安全性好、容错率低等优势,为初学者培训和滑雪爱好者技术提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。
事实上,除了滑雪机,类似于VR模拟器、旱雪、仿真冰等技术与产品,对初次体验冰雪运动或大众冰雪运动的普及、推广有积极推动作用。这类产品和技术具有衔接室内与室外冰雪运动场景的功能,加上娱乐体验与专业训练也不冲突,冰上与雪上器材装备也不构成竞品,在消费升级和冬奥助力的双轮推动下,未来前景可期。
据《2019全球滑雪市场报告》数据显示,2018年中国滑雪场总量达到742家,其中索道、拖牵、魔毯、缆车等运力提升设备达到西方标准的仅25家。与此同时,2018年全国近2000万的滑雪人次中,80%都是初学者,滑雪渗透率仅为1%。报告认为,无论是滑雪场建设,还是滑雪人口转换率,中国滑雪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。包括滑雪模拟器、旱雪、仿真冰等在内的冬季运动产品及设施的开发,依旧有很大的发展潜力。